嗳气是个啥

见《丹溪心法·嗳气》。指气从胃中上逆。胃出而作声,多见于饱食之后。《伤寒指掌》卷三引邵仙根谓:"嗳气者,因气抑遏不宣,上逆作声而嗳气,每有饱食之后而作者,可知其因于胃气瘀滞也。

嗳气是个啥

见《丹溪心法·嗳气》。指气从胃中上逆。胃出而作声,多见于饱食之后。《伤寒指掌》卷三引邵仙根谓:"嗳气者,因气抑遏不宣,上逆作声而嗳气,每有饱食之后而作者,可知其因于胃气瘀滞也。

发病原因:嗳气之病机,主要是脾胃不和,胃气上逆所致。胃为水谷之海,无物不受,若因饮食不调,起居不时,致脾胃阴阳不和,脾之清阳不升,胃之浊阴不降,或胃中生痰生火,或脾胃虚衰,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嗳气。

嗳气在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: 1.食滞停胃

attachments-2021-11-iFzAdwHa6190cc7e7c294.jpg

嗳气:嗳气伴有(不消化的)酸腐臭味,嗳声闷浊或恶心,嗳气不连续发作,胸脘痞闷,不思饮食,大便有(不消化的)酸腐臭味或便秘,舌苔厚腻,脉象滑实。

2肝气范胃嗳气:嗳气频繁,嗳声响亮,胸闷不舒,胁肋隐痛,舌苔薄白,脉弦。

3.脾胃虚弱嗳气:嗳气断续,嗳声低弱,呕泛清水,不思饮食,面色晄白或萎黄,舌质淡苔薄白,脉虚弱。

嗳气是临床中常见的证候表现之一,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表现两类。若发作次数较少,症状较轻,一般为生理性表现;若发作次数较多,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时,则视为病理性表现,需要及时治疗。

轻症的嗳气患者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损伤,经休息后症状多可缓解。出现嗳气的表现时,一定要避免过于紧张,放松心情,以免症状逐渐加重。

重症的嗳气患者一般有胃胀、胃痛、反酸或精神类症状表现时,要引起一定的重视。

非疾病时可由:

1.精神因素:临床观察中发现,部分有失眠、焦虑,抑郁、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患者,会出现嗳气症状,考虑可能是这些情绪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

2.饮食因素:多见于一些肥胖患者身上,因进食易产气的食物,喝过多的碳酸饮料,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,导致食物在胃内堆积并腐败、发酵等,均可导致胃内气体增多导致。

嗳气轻症的患者往往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诊治,经休息或转移注意力后症状会逐渐缓解或消失;若嗳气频繁发作,且伴有其他症状时,严重困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,建议应该及时就医,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。

如何调理:1.大汗久渴,久病体虚者,不宜过量饮水,否则,可损伤脾胃,导致肺胃之气逆而下降,呃逆频发。

2.膳食中应有适当汤汁类食物同进,否则,干硬、粘稠的食物会刺激食管或胃肠道,或促进食物裹夹进体内的气体而致呃逆。

3.经常摄入能保持大便通畅的食物,如富含纤维素的蔬菜、绿豆、芝麻、木耳、香蕉等。

4.进食易消化食物,不宜生冷。如冷水、冷饮、生拌凉菜、冷粥等。否则易寒滞于胃,气逆上冲。

5.不宜同食进食冷饮和热食。例如:冷饮茶或热咖啡之后,食用冷饮及西瓜、梨等凉性瓜果;饮酒后以冷水解渴等。类似的情况皆可导致冷热之气相攻相激而导致逆气动膈。

若嗳气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或并发症表现时,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,请一定要及时就医。了解详情可咨询嵩山中医馆专家,联系电话1573

平时也有一些预防方法:

1.注意寒温适宜,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。

2.保持心情舒畅,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。

3.饮食宜清淡,忌食生冷、辛辣、肥甘厚腻的食物,避免饥饱无常,应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。

4.适当增强户外运动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
了解详情可咨询专家。

  • 发表于 2021-11-14 16:45
  • 阅读 ( 515 )
  • 分类:健康管理

0 条评论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
芜花
芜花

5 篇文章

作家榜 »

  1. 小飞飞 157 文章
  2. 健康资讯 18 文章
  3.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8 文章
  4. 秀永妍皮肤管理 8 文章
  5. 芜花 5 文章
  6. STK集团 5 文章
  7. 林勇智 3 文章
  8. 江苏省国医馆 2 文章